碳匯、碳權與固碳技術
透過碳固定、捕捉、封存來減少碳排放量並獲得認證減碳量(碳信用額、自願性碳權)
1.森林碳匯
l幼、中齡林的固碳速率相對較快,成數以及過熟林由於生長速率下降,對碳的吸收和釋放基本平衡,因此,成熟樹林只能顧「自己的碳」,自己把自己碳中和。
l「林業碳匯」將迎交易熱潮,一些企業,開始經營或造林產生的碳匯減排量,在經第三方審核機構核證以及交易主管部門審定後,核發碳信用,可抵消企業自身的部分碳排或交易產生額外的經濟,如榮成/華紙/和泰。
2.透過各種不同捕捉技術,進行二氧化碳之分離及收集
l燃燒後處理式(Post-combustion)CCS技術:如藉由溶劑,在電廠煙囪中吸收(分離)二氧化碳。經驗證效率低。
l燃燒前處理式(Pre-combustion)CCS技術:如水與燃煤氣化循環式發電廠產生一氧化碳反應後產生二氧化碳,即可被捕集,其適用產業限制。
l富氧燃燒式(Oxyfuel)CCS技術:需分離出液態氧、氣態氮、氬和其他微量氣體,技術與效益條件嚴苛。
l熱裂解技術(pyrolysis):熱裂解反應又稱碳化反應,係將碳氫化合物質在400℃~600℃無氧環境下予以加熱,使有機物質之化學鍵結斷裂、破壞之化學分解反應,產生包括固態(環保炭黑、固碳生物炭、高值原料)、裂解氣(碳氫化合物)、裂解油、水蒸氣。
3.生物炭
l生物炭為生物質熱裂解技術的主要產物,原料取得與製程方式便利,不僅可作為土壤改質、埋入土中可達到「固碳」效果,也可經由認證機構取得生物炭「碳權」於市場交易。
碳美林生物炭與碳匯對應方案
l有機廢棄物碳化技術開發,針對碳化製程與關鍵因素進行探討。
l有機廢棄物製成固態生質燃料/生物炭技術開發,與品質檢測;
l有機廢棄物碳足跡追蹤量化評估服務以及提供一個API接口,計算出產品或服務產生的確切碳足跡,
l有機廢棄物的生物炭為生物質熱裂解主要產物,原料取得與製程方式便利,作為土壤改質、埋入土中可達到「固碳」效果。
l有機廢棄物的生物炭經由認證機構取得生物炭「碳匯權」,將生物炭轉換成碳信用額度於市場上交易。